词典释义 (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)
翚珩焕采,趋节风韶。
翚 huī翚 [ huī ]飞翔。古书上指有五彩羽毛的雉。珩 héng《國語辭典》珩 [ héng ]名古代一组玉佩上端的横玉。清·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壮部》:「珩者,佩首横玉,所以系组。」《国语·晋语二》:「黄金四十镒,白玉之珩六双。」三国吴·韦昭·注:「珩,佩上饰也。珩形似磬而小。」焕 ( 煥 ) huàn焕 [ huàn ] ◎ 光明:~发。~炳(明亮)。~丽。~赫。~蔚。~然一新。采 ( 埰 採 ) cǎi/cài《國語辭典》采 [ cǎi ]動摘取。《詩經·周南·關雎》:「參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」宋·陸游〈春晚即事〉詩四首之四:「老農愛犢行泥緩,幼婦憂蠶采葉忙。」擇取。《史記·卷六·秦始皇本紀》:「采上古『帝』位號,號曰『皇帝』。」蒐集。《漢書·卷三○·藝文志》:「故古有采詩之官,王者所以觀風俗,知得失,自考正也。」唐·柳宗元〈永州鐵爐步志〉:「予以為古有太史,觀民風,采民言。若 是者,則有得矣。」掘取。漢·桓寬《鹽鐵論·復古》:「往者豪強大家,得管山海之利,采鐵石鼓鑄煮鹽。」名有顏色的帛。《漢書·卷九一·貨殖傳》:「文采千匹。」唐·顏師古·注:「帛之有色者曰采。」色彩。《禮記·月令》:「命婦官染采。」神色。如:「神采」、「興高采烈」。《漢書·卷六八·霍光傳》:「初輔幼主,政自己出,天下想聞其風采。」《儒林外史·第八回》:「前晤尊公大人,幸瞻丰采。」文彩。《楚辭·屈原·九章·懷沙》:「文質疏內兮,眾不知余之異采。」南朝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情采》:「繁采寡情,味之必厭。」采 [ cài ]參見「采地 」條。趋 ( 趨 ) qū/cù趋 [ qū ]快走:~走。~进。~前。~奉。~翔(快走像鸟展翅飞翔)。~炎附势(奔走于权贵,依附有权势的人)。~之若鹜(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,含贬义)。归向,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:~向。~势。大势所~。鹅或蛇伸头咬人。追求,追逐:~时(追求时髦)。~利。~光性。趋 [ cù ] ◎ 古同“促”,催促;急速。节 ( 節 ) jié/jiē节 [ jié ]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:竹~。~外生枝。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:关~。两~车厢。段落,事项:~~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~目。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:~气。~令。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:~日。礼度:礼~。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:~奏。~拍。~律。操守:~操。晚~。变~。高风亮~(高尚的品德和节操)。省减,限制:~省。~制。开源~流。略去,简略:~选。~录。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:符~。使~。姓。节 [ jiē ]〔~骨眼儿〕喻关键的,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(“骨”读轻声)。风韶(风韶)宋书乐志申申嘉夜翊翊休朝行金景送步玉风韶 ——《骈字类编》
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